中汉城,维吾尔人集中回城,绝对不许通婚,平时也不准有友谊上的交往,呈现一种人为的畸形社会形态,目的只是为了防止维吾尔人跟汉人结合。

    这种情形,在行政区域划分和地方政府的组织上,明显地表现出来。

    中国本土被划分为十八个省,简称为“本部十八省”以汉人为主,仍维持明王朝遗留下来的社会和政治结构。

    省长称“巡抚”两省或三省(有时候也有一省)设立一个大军区,大军区司令官称“总督”——也可以称为太上省长。

    这些地方政府的高级官员,当然全由满族人担任。

    直到下世纪(十九)中期之后,满族人无力控制全局,才不得不情愿任用汉人。

    东北是满族人辫子王朝的发祥地,设立了三个“将军”一个驻盛京(辽宁沈阳)称盛京将军;一个驻吉林(今吉林省吉林市)称吉林将军;一个驻齐齐哈尔,称黑龙江将军。

    他们办公的官署,称将军衙门。

    但他们的辖区却没有名目,既不称省,也不称特别区。

    人们迫于需要,只好称它为省,而把全部满族故土,称为东三省,但事实上并没有省,直到二十世纪初叶,才由清政府改称为省。

    满族人的政治思想仍十分简陋,只有部落(八旗)观念,还没有行政地区观念。

    将军事实上是总督兼省长,主要任务是维持治安和防止汉人移民。

    内蒙古,则设立三个官阶比“将军”次一级的“都统”只管军事。

    一个驻承德,称热河都统。

    一个驻张家口,称察哈尔都统;一个驻绥远城(内蒙呼和浩特)称绥远都统。

    主要任务在镇压蒙古人叛变和防止汉人移民。

    内蒙古人民则自己有自己的盟长(地区首长)、旗长(县长)享有比汉人稍高的自治权力。

    青海,设西宁将军。

    西宁城在行政上属于中国本部十八省之一的甘肃省,但驻在西宁城的满族人将军,却是青海地区的首长,地位跟东三省的将军一样。

    他统治下的有汉人、蒙古人、藏人,情况比内蒙古复杂。

    外蒙古和西藏,在每一个地区的首府,设一个“办事大臣”驻外蒙古库伦(乌兰巴托)的称库伦办事大臣,驻西藏拉萨的称西藏办事大臣:他们在性质上类似总督,但来办对外国的交涉。

    在外蒙古境内,与库伦办事大臣并置的,又有乌里雅苏台将军,职掌跟设于东北、青海的将军相同。

    外蒙古人民和西藏人民享受的是更高度的自治,他们不直接隶属于办事大臣,而仍然直接隶属于他们原来的首长,独立王国的形式继续存在,办事大臣只不过是清王朝皇帝的代表。

    新疆,在它的首府伊犁(新疆伊宁·准噶尔汗国的故都)设伊犁将军,跟东北、青海各将军性质相同。

    另外在喀什噶尔(新疆喀什)设一个参赞大臣,负责天山南路维吾尔人和汉人间的事务。

    七朝鲜·琉球·安南跟疆土开拓同时进展的,是藩属关系的加强。

    藩属,用现代话来说,就是被保护国。

    疆土的开拓是征服其他土地使成为中国不可分的一部分。

    藩属则仍是独立国家,但向中国称臣进贡,承认中国皇帝也是他们的皇帝,表示对中国尊敬服从,中国则允许他们跟中国贸易。

    中国不干涉他们的内政,但有权处罚和奖励他们的国王,因为他们的国王必须经过中国的加封之后,才算合法。

    藩属国王也以被中国加封为一种光荣和保障,他用此向怀有敌意的邻邦显示,他已获得一个庞然大物当他的靠山。

    ——藩属国的元首只能称国王或可汗,不能称皇帝。

    一旦称皇帝,就等于脱离藩属地位,跟中国平等。

    在中国看来,世界上只有一个皇帝,如果有两位皇帝同时出现,就等于天上有两个太阳,非拼个死活不可。

    所以有些藩属,虽然已称皇帝,但为了取得中国的保护,对中国仍谦卑的只称国王。

    像以东京(越南河内)为首都的大越帝国皇帝,他对中国只称中国所封的安南国王。

    朝鲜王国是中国最古老的藩属之一,世界上再没有两个国家能像中国跟朝鲜这么长期的密切融洽。

    中国为保护朝鲜付出了巨大的代价。

    过去的事我们已叙述过,到了下世纪(十九)中国又为他作出第二次更大的流血牺牲。

    另一个同样古老的藩属琉球王国,在十四世纪时,原是三个小国。

    十五世纪初叶,被其中之一最强大的国王尚巴志所统一,遂即派遣使节,远涉大海,向中国进贡,请求中国保护。

    它的首都名中山城,因之中国就封尚巴志为中山王。

    不过日本人的势力,因地理上更接近的缘故,不久也深入琉球各岛。

    每逢中国使节到琉球时,国王总是下令,命日本人先行躲避起来,在天朝大臣停留在国内期间,禁止人民说日本话,并涂去街市上的日文广告。

    南第三个古老的藩属,是前面曾提到的对外称大越帝国的安王国。

    安南第一任国王黎利,于十五世纪脱离中国独立,效法中国对首都称“京”的习惯,把交趾城(河内)改称东京,建立大越帝国,但仍尊奉中国为宗主国。

    黎氏王朝的政权后来落到大臣郑氏家族之手。

    郑氏所属的将领之一的阮氏家族,起而反抗郑氏上欺国王下压群臣的作风,在南方的顺化城,宣布独立,另行建立一个广南王国,跟北方的郑氏家族专权的大越帝国对峙,国土从当中分割为二。

    本世纪(十八)七十年代,另一个阮姓家族崛起,称为西山党,他们的领袖阮文岳,于一七七三年攻陷顺化,把旧王杀掉,而自称是广南国王。

    旧王的弟弟阮福映逃了出来,他就是越南历史上有名的嘉隆王。

    他逃到暹罗(泰国)又逃到富国岛,日夜图谋夺回政权。

    西山党既征服了广南王国,新王阮文岳派他的弟弟阮光平北伐。

    本世纪(十八)八十年代,阮光平攻陷东京(河内)废掉皇帝黎维祁,自己坐上金銮殿。

    黎维祁逃到北京,向宗主国求救。

    中国决定出兵,一七八八年,中国远征军总司令(两广总督)孙士毅,率领大军护送黎维祁回国,击溃阮光平的抵抗,进入东京(河内)黎维祁复位。

    于是孙士毅洋洋得意,认为他的神机妙算超人一等,不再采取戒备措施。

    次年(一七八九)元旦,正当他大摆酒席,庆祝新年时,阮光平发动突击,远征军溃败,数千人被杀,黎维祁和孙士毅狼狈逃回中国。

    但阮光平深知横挑强邻的结果是什么,他预防中国采取长期的报复手段,就派遣使节到北京匍匐请罪。

    恰好中国当时的皇帝弘历是一个虚荣心很强的人物,对阮光平的恭顺态度,大为欢喜。

    明年(一七九○)弘历八十岁生日,阮光平又亲自到北京恭祝寿诞,弘历就把黎维祁抛到脑后,而封阮光平当安南国王。

    ——但事情并没有结束,西山党的好景不常。

    逃亡中的嘉隆王阮福映,靠外交手段,得到侵入东方的法国强大军力援助,于本世纪(十八)九十年代反攻,一连攻陷顺化和东京(河内)阮姓政权的西山党瓦解,阮福映统一全国。

    下世纪(十九)一八○二年,阮福映向中国报告复国经过,请求加封。

    凡是政治都是现实的,中国又把阮光平抛到脑后。

    一八○四年,加封阮福映为越南国王,即大越与广南的合称。

    从此安南改称越南亅亅亅45.第四十五章:清朝的文治武功缅甸是中国南方的紧邻,但因万山重叠,两国的交往很晚。

    本世纪(十八)五十年代,缅甸国王雍籍牙在给中国皇帝的报告上说,第一世纪九十年代时,他的祖先雍田,曾被中国当时东汉政府第四任皇帝刘肇封为缅甸国王(当时称为挥国)还赐给一颗金印。

    不过中国史学家对此不敢肯定,因为史籍上查不出这个记载,除非真有金印作证。

    缅甸跟中国发生关系,似乎开始于十三世纪,位于云南的大理帝国消灭,云南地区随着蒙古帝国的扩张,而并于它子国之一的元帝国,缅甸才跟中国接壤。

    上世纪(十七)六十年代,缅甸把请求政治庇护的中国明政府最后一位皇帝朱由榔,交给清政府。

    这件事情发生后,中、缅两国的邦交,并没有加强,甚至并没有继续。

    因为缅甸不断的内乱,中国也正全力在北方开疆拓土。

    经过九十年的疏远,本世纪(十八)五十年代,缅甸名王雍籍牙在位,跟中国恢复邦交。

    他逝世后,儿子孟驳继位,进攻东邻的暹罗王国(泰国)把暹罗并入版图。

    缅甸势力膨胀,使它不断干涉中、缅两国之间属于中国的一些部落,这些部落向中国清政府乞援,清政府已十分不高兴。

    但按下战争电钮的人物,却是清政府的一位赃官云南总督吴达善,他向请求归附的桂家部落(据说他们是跟随朱由榔流亡到缅甸的群臣们的后裔)酋长宫里雁,索取重贿,其中一件是珍珠马鞍,宫里雁无力奉献,吴达善就把他逮捕入狱害死。

    宫里雁的缅甸籍妻子囊古为丈夫报仇,向缅甸国王孟驳游说,缅甸遂在这位奇女子引导下,向中国沿边发动不断的攻击劫掠。

    中国政府改派明瑞出任云南总督,于一七六七年,率军攻入缅甸,企图夺取它的首都瓦城(曼德勒)可是进入缅甸境后,在一个名叫象孔的地方,陷入缅军的埋伏,全军覆没。

    中国政府再派第二次远征军,由傅恒当总司令(经略)于六十年代最后一年(一七六九)再度深入。

    可是热带森林地区所特有的瘴气——空气污染和虐疾,无法克服,将领和战士们相继染病死亡,军心恐惧,在中途停顿,不敢前进。

    恰恰这时候,缅甸政府得到消息说,暹罗王国故土上的中国侨民郑昭,集结了武装部队,正攻击缅甸的占领军。

    缅甸不愿两面作战,就向中国请求和解,承认作中国的藩属。

    远在北京的弘历皇帝,正在进退维谷,也乐得就此结束。

    但缅甸的态度十分强硬,当中国远征军代表跟缅甸军司令眇旺模谈判,中国要求缅甸归还所侵占的木邦(缅甸腊戍以北一带)等三个部落的土地时渺旺模左顾右盼,没有听完就掉头而去,远征军代表只好瞪着眼睛回来。

    缅甸当时的目的只求停战,并不是真心的低头,所以当中国退军之后,两国敌对如故。

    一直到了十八年后,一个曾经当过和尚,跟前任王室没有关系的国王孟云即位,他为了取得大国的支持,于一七八八年主动向中国进贡。

    中国政府于一七九○年,加封盖云为缅甸国王,才正式确定宗主国和藩属国的关系。

    跟缅甸同样情形的,还有尼泊尔王国。

    缅甸开始向中国进贡的那一年,也正是中国护送大越皇帝黎维祁返回东京(河内)复位的那一年——一一七八八。

    就在这一年,遥远的喜玛拉雅山南麓的小国尼泊尔,突然向比它大一百倍的庞大的中国进攻。

    尼泊尔王国为什么如此,传说不一,可信的一个传说是,后藏喇嘛教领袖班禅的一个部属丹津班珠丹,因为受到不公平的酷刑(脸上被刺字)逃到尼泊尔。

    这时正当班禅积欠尼泊尔太多的贸易借款,一直不肯偿还。

    尼泊尔早已愤怒,得到丹津班珠丹作向导,遂采取强硬手段。

    清政府一面派四川兵团入藏应战,一面派藩属事务部副部长(理藩院侍郎)巴忠,代表皇帝,担任监军。

    不知道什么原因,巴忠竟做出一件使人连做梦都梦不到的荒唐怪事,他是由青海那条大道直接到拉萨的,不等四川兵团抵达,就先行跟尼泊尔代表谈判,承诺每年付给尼泊尔一万五千两赠款,换得尼泊尔撤军。

    但巴忠却向皇帝弘历报告说,尼泊尔已被他巧妙的辩才和义正词严的立场所折服,自动退出中国国境。

    对于每年一万五千两的赠款,只字不提,而只秘密通知达赖,请达赖按时送去。

    谁知道达赖一口拒绝,尼泊尔当然不肯甘心。

    一七九一年,再度进攻,攻陷日喀则,班禅逃到拉萨。

    尼泊尔军队把班禅宫中所有的珍宝和日喀则民间的财物,抢劫一空。

    巴忠听见尼泊尔索取赠款的消息,就跳井自杀。

    我们无法了解,天下竟有这种浑人,他怎么会想到他可以对如此重大的国际交涉,能够一手掩盖。

    中国远征军于次年(一七九二)抵达西藏,尼泊尔军队败走。

    远征军尾追,越过喜玛拉雅山聂拉木山口,进入尼泊尔国境。

    尼泊尔军再败走,远征军队进攻它的首都阳布(加德满都)旦夕可下。

    司令官(大将军)福康安,这位被誉为皇帝弘历手下第一名将,对自己的用兵如神,大为满意,他自比为《三国演义》上的诸葛亮,手拿羽毛扇(这是诸葛亮的标帜)坐在四人抬的轿子上(效法诸葛亮的四轮车)一副戏台上人物的模样,从容指挥作战。

    尼泊尔乘他正自命不凡,疏于戒备之际,发动猛烈反攻,远征军大败,死伤惨重,福康安狼狈逃命,几乎成了第二个带汁诸葛亮。

    然而,当福康安好容易脱离追兵,稳定局势,恐惧尼泊尔下一个攻势时,尼泊尔却派遣使节到军前请求和解,愿作中国的藩属,定期进贡。

    福康安喜从天降,迫不及待的立即接受尼泊尔的请求,撤军回国。

    事后才知道,并不是尼泊尔突然发作了神经病,而是另有原因,它曾向邻近的驻在印度东部加尔各答的英国军队求救,英国那时还不愿跟中国结怨,以免妨碍通商,而尼泊尔政府的另一个敌人披楞部落,正在南方国境发动攻击。

    尼泊尔政府不愿受到前后夹击,而尤其恐惧中国的远征军会源源而来,没有个完。

    ——尼泊尔当了中国的保护国之后,就发现了好处,成为中国最后丧失的藩属,直到二十世纪初叶,还向中国进贡不辍。

    不和中国土地相接的藩属,除了琉球王国外,还有暹罗王国。

    现代暹罗——二十世纪时改称泰国,它的开国国王郑昭,是中国广东省澄海县人,驱逐缅甸占领军后,他立即派遣使